昨晚7時30分,中科院院士、前華中科技大學校長李培根,應邀在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演講,和同學們聊閑話、談人格。
李培根在講“人格培養”時,談到了幾種常見的“惡”。
平庸也是一種“惡”
“我們人格教育就是要使我們的年輕人要儘量去避免惡。”
首先是平庸之惡。在今天青年一代人中間還存在著冷漠、麻木,對社會的很多事情不關心,這是很大的社會問題。“年輕人沒有理想,冷漠、麻木,他就不是真正社會意義上的青年人,而只是年輕人。”“我們還很容易看到從眾之惡,沒有獨立人格,”李培根舉例,比如說反日大游行的時候,見到車就砸。
“工具之惡,有一些人心甘情願的成為某種工具,當然有一種情況是在高壓下成為工具,我覺得是沒有獨立人格的表現,實質上還是利己人格。我們很多很有名的學者在權力面前喪失了道德。”李培根說,同學們可能經常碰到損人利己之惡,也就是“精緻的利己主義者”,很小的惡,比如說占座,在大學裡面經常發生的,在食堂或者在圖書館里,一個鑰匙丟在那裡,很長時間這裡沒人,這實際上是浪費公共資源。
痞子之惡。我們社會上現在有些很怪異的人,我把他叫痞子之惡,比如有些年輕人摸了狗一下,就被狗主人說狗受到了驚嚇,就被逼著下跪。酒吧里一個人看了另外一個人一眼就被打成重傷。
人格分裂之惡。清華的劉海洋把硫酸潑到狗熊身上,還有長沙某高校一個男生同時與班上兩個女生談戀愛,因為感情糾葛一個女生被殺害,碎屍、拋屍體。這都是人格分裂導致的。
“根叔”推薦“服務學習”
演講後,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的一位研究生提問:您覺得針對現代大學生人格中的一些缺陷,作為高校的領導者應該做些什麼?
“我自己做得不好,我前天卸任的演講中提到人格教育的問題。”李培根舉例,“我的母校機械系推行服務學習,比如把學生送到南非貧窮的鄉村裡面,看那些村民用水的情況。學生們看到世界上還有人生活在這樣的狀況之中,那麼我們學機械的人,可以考慮以後能夠為這些人做些什麼。”
本報記者任嬌
>>知道一下
“根叔”是誰
2010年,華中科技大學本科生畢業典禮上,校長李培根院士在2000餘字的演講稿中,把4年來的國事、校事、校園人物、網絡熱詞等融合在一起。短短16分鐘的演講,被掌聲打斷30次,全場7700餘名學子起立高喊“根叔!”有學生說“我們的世界,他都懂”。就此,“根叔”成為網絡熱詞,其演講全文,也紅遍網絡。 (原標題:為什麼有些青年人冷漠麻木)
- May 16 Fri 2014 05:24
為什麼有些青年人冷漠麻木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